寄生蟲不僅影響寵物健康,還可能傳染給家人。定期驅蟲及防蚤是飼主的基本工作。

內寄生蟲:蛔蟲、鉤蟲、鞭蟲與原生動物

內寄生蟲會引起腹瀉、嘔吐、體重下降和虛弱。幼犬幼貓特別容易感染。在狗需驅蟲的指南中指出,幼犬在取得後應立即驅蟲,之後每 2–3 週一次直到 6 個月,再每月一次。成犬通常建議每 3–6 個月驅蟲一次,具體頻率由獸醫依居住環境與風險評估。

外寄生蟲:跳蚤、蜱與疥蟲

跳蚤和蜱可導致皮膚搔癢、過敏及貧血,甚至傳播其他疾病。疥蟎則會造成嚴重抓癢與掉毛。預防措施包括每月使用外用滴劑或口服預防藥、定期清理環境與梳毛。

驅蟲時間表與建議

  • 幼犬幼貓:初生後 2–3 週開始驅蟲,每 2–3 週一次至 6 個月大。
  • 成犬成貓:一般建議每 3–6 個月驅蟲一次;生活在高風險環境的可每月一次。
  • 異寵(兔子、龍貓、天竺鼠等):驅蟲需依糞便檢查及物種特性,遵醫囑安排週期。
  • 懷孕及哺乳期動物:某些驅蟲藥物對胎兒或幼崽有害,必須在獸醫監督下使用。

症狀辨識與求醫時機

寄生蟲感染的徵兆包括:食慾不振、腹脹、體重下降、毛髮粗糙、嘔吐、腹瀉或糞便中見到寄生蟲;皮膚寄生蟲則表現為抓癢、掉毛、皮膚紅腫。出現上述症狀應即刻就醫。

門診流程

門診中,獸醫會詢問寵物生活環境、外出頻率、飲食及過往驅蟲史;理學檢查後,會進行糞便檢查、皮膚鏡檢及血液檢查等,以確定寄生蟲種類並開出適當藥物。

預防措施與居家環境管理

  • 定期驅蟲:按照獸醫建議的時間表用藥。
  • 清潔環境:經常吸塵、清洗寵物床墊與玩具,以減少跳蚤及蟲卵。
  • 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或糞便:散步時避免讓犬貓嗅聞其他動物的排泄物。
  • 均衡飲食:強健體質可提升免疫力,減少寄生蟲感染。
  • 多寵物家庭管理:新成員需隔離及驅蟲後再與其他寵物接觸。

常見問題(FAQ)

  1. 幼犬多久要驅蟲?
     通常從 2–3 週齡開始,每 2–3 週一次至 6 個月大。
  2. 成犬驅蟲頻率是什麼?
     一般每 3–6 個月一次,但如果生活在高風險區域或常接觸其他動物,可每月一次。
  3. 室內貓需要驅蟲嗎?
     需要。即使不外出,也可能透過其他動物或環境感染寄生蟲。
  4. 驅蟲藥對人有危害嗎?
     依照獸醫指示使用,正確用藥通常安全;用後洗手,避免兒童觸摸。
  5. 是否可以在寵物商店自行買藥?
     不建議,應由獸醫根據寵物的體重與健康狀況開立適合藥物。

城市獸醫寵物驅蟲服務

城市獸醫致力於提供卓越的全面獸醫醫療服務,秉持「專業、關愛、信賴」的核心價值,提供合理收費的宗旨,引入先進儀器,並為飼主詳盡解釋各項治療方法,為每一位寵物提供全面的醫療照護。
想預約寵物驅蟲?請致電荃灣店 2623 5500 或元朗店 2477 9990,地址:荃灣沙咀道186號地下/元朗屏會街25號福順樓地下2號舖。

免責聲明:本文僅提供一般資訊,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診斷,如有疑問請盡快預約獸醫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