倉鼠常見症狀與求診時機

倉鼠身形嬌小、加上習慣隱藏不適,主人必須提早留意健康警號。常見疾病包括濕尾症、呼吸道感染、牙齒過長、皮膚病和腸胃問題。常見症狀有食慾下降、活動力減低、縮在角落、毛髮蓬亂、鼻或眼分泌物、打噴嚏、咳嗽、尾巴周圍潮濕或腹瀉、掉毛或搔癢等。如出現以上症狀,應盡快找專業倉鼠獸醫評估,以免延誤治療。

濕尾症(Proliferative Ileitis)是年幼倉鼠常見的傳染病,會引起腹瀉、臭味及脫水。其誘因包括壓力、衛生不良或與其他感染倉鼠接觸。一旦出現濕尾症徵兆,須立即就醫。

呼吸道感染則可能因通風不良、溫差大或木屑刺激導致,症狀包括打噴嚏、呼吸困難、食慾下降,應立即求醫。

牙齒過長會造成流口水、磨牙或拒食;皮膚病可能由蟎蟲、黴菌或過敏引起,症狀有掉毛、紅腫或搔癢。

診斷與檢查流程

專業獸醫會進行詳細問診與觸診,檢查體重、外觀及活動力,並了解飼養環境、飲食與病史。如有需要,獸醫會建議進一步檢查,包括:

  • 血液檢查與糞便檢查:檢測紅白血球數值、內臟酵素及是否有寄生蟲或異常細菌。
  • 微生物培養與皮膚刮片:診斷皮膚病、眼鼻分泌物或尿道感染。
  • 影像檢查:利用 X 光或超聲波檢查心肺、腸胃、骨骼或腫瘤。某些檢查可能需要鎮靜或麻醉才能完成檢查。
  • 專科轉介:如有較複雜內科、牙科或外科問題,會安排轉介至專科醫生討論治療方案。

一般建議倉鼠每年定期體檢至少兩次,尤其年老或疾病史較多的倉鼠。初次飼養者應於購買後 1–2 週內安排檢查,以便及早發現潛在問題。

治療方案

治療方式會根據疾病類型而定。例如,濕尾症通常需要抗生素、補液及營養補充;呼吸道感染需藥物和改善環境通風;牙齒過長則需修剪牙齒及提供木質咀嚼玩具;皮膚病則視乎病因使用外用藥或口服藥。由於倉鼠體型小,某些藥物(如青黴素和阿莫西林)對其有毒性,應避免自行用藥。

診所流程與飼主準備事項

前往門診前,建議:

  1. 預先電話預約,確定門診時間。
  2. 記錄症狀出現時間、頻率與影響;拍攝短片輔助說明(如呼吸聲、步態);攜帶近期糞便照片,方便獸醫判斷排泄情況。
  3. 使用小型運輸籠,墊入熟悉的墊料,減輕倉鼠緊張。
  4. 記錄最近飲食、行為變化及使用之墊料包裝或相片。
  5. 抵達診所後按序辦理登記,等候醫生診症。

城市獸醫倉鼠診症服務

城市獸醫致力於提供卓越的全面獸醫醫療服務,秉持「專業、關愛、信賴」的核心價值,提供合理收費的宗旨,引入先進儀器,並為飼主詳盡解釋各項治療方法,為每一位寵物提供全面的醫療照護。

想預約倉鼠獸醫診症?請致電荃灣店 2623 5500 或元朗店 2477 9990,地址:荃灣沙咀道186號地下/元朗屏會街25號福順樓地下2號舖。

免責聲明:本文僅提供一般資訊,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診斷,如有疑問請盡快預約獸醫檢查。